人造肉很火?餐飲企業“按兵不動”
2021-11-09
□信息時報記者鄭曉玫
肯德基、雀巢宣布與“人造肉概念股”BeyondMeat合作、國內植物肉品牌“珍肉”將在本月推出“人造肉月餅”……近段時間以來,與“人造肉”有關的話題十分火熱,繼而引發了資本市場的關注。本周一,人造肉概念股盤中拉升,多次領漲的雙塔食品(002481)開市后直接漲停,多股跟漲。不過,相比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,國內餐飲企業對引入“人造肉”多數持觀望態度。有從業者表示,盡管“人造肉”發展充滿前景,可行業現階段暫未對“人造肉”形成統一規范和標準,企業貿然進軍如同戴著腳鐐跳舞,很難有所發揮。
“人造肉”受資本市場關注
公開資料顯示,“人造肉”可以分為植物肉和培養肉兩大類?,F階段擁有成熟制造技術的是植物肉,代表公司有BeyondMeat和ImpossibleFoods。
具體產品方面,國內植物肉品牌“珍肉”日前宣布將在本月推出“人造肉月餅”。
在資本市場上,人造肉板塊還屬于純概念股,但這半年來,與此相關的企業股價不斷上漲。
本周一,人造肉概念股盤中拉升,雙塔食品漲停,愛普股份(603020)、東寶生物(300239)、美盈森(002303)漲逾4%,其余多股紛紛跟漲。
同花順數據顯示,上周,所屬“人造肉”板塊的37家企業中,僅有9家企業實現業績上漲。到本周一,業績上漲的企業已飆升至30家。如多次領漲的雙塔食品在年初股價才為2.8元/股,在8月中旬借助人造肉勢頭經過多輪漲停后,截至昨日收盤,雙塔食品報收9.04元,總市值112.4億元。另一品牌三只松鼠的股價也飆升到了52.32元/股。
生產成本較高人造食品“不便宜”
在資本市場上,由于該板塊尚屬純概念股,大部分市場人士對人造肉行業的利潤及前景都抱謹慎態度。中國銀河國際研報分析認為,人造肉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取代肉類,主要是因為在生產技術上會存在一定的瓶頸,特別是對于那些用細胞培養方式生產的人造肉來說,培養機的成本較高,但未來隨著品牌定位和規模效益得到市場接受后,成本自然會下降。
既然“人造肉”是以植物蛋白為原料,為何會存在定價高的問題?記者了解到,國內不少素食館早已推出素燒鵝、素魚、素叉燒等類似肉類的素食品。但專家指出,人造肉與這些素食肉不能“劃等號”。
此外,朱丹蓬還表示,國內消費者對于人造肉仍處于初級認知的階段,對消費者的科普還要經歷一段時間和過程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